返回列表

上海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全周期方案:从急性期干预到功能重建

401

银美嘉宜医院

17
10月
2025

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全周期方案:从急性期干预到功能重建


一、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核心原则与目标

脊髓损伤(SCI)康复需遵循 “早期介入、分期治疗、个性化定制” 原则,核心目标是:预防并发症、最大限度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、提升生活自理能力、促进社会回归上海脊髓损伤康复医院根据损伤后恢复进程,分为急性期(损伤后 1-4 周)、恢复期(损伤后 1-6 个月)、后遗症期(损伤 6 个月后)三个阶段,各阶段治疗重点不同。


二、分阶段康复治疗方案


(一)急性期康复:预防并发症,奠定恢复基础(损伤后 1-4 周)

此阶段患者多处于卧床期,易出现压疮、肺部感染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,康复重点为 “保命 + 防并发症 + 早期功能保护”。


1.体位管理与并发症预防

体位摆放:每 2 小时翻身 1 次(左侧卧→平卧→右侧卧交替),平卧时在肩胛骨下垫薄枕(预防肩关节挛缩),膝关节下垫软枕(维持膝关节伸直位),踝关节保持 90° 中立位(穿足踝矫形器,预防足下垂)。

压疮预防:使用防压疮气垫床,重点保护骶尾部、足跟、肩胛部等骨突部位,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,保持干燥;若出现皮肤发红,需延长翻身间隔至 1 小时,局部涂抹减压药膏。

呼吸与排痰训练:每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(每次 10-15 分钟,每日 3 次),无力咳痰者需家属协助叩背(从下往上、从外向内),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(稀释痰液),预防肺部感染。


2.早期被动功能训练

◦由康复师或家属协助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,每个关节按 “屈伸→内收外展→旋转” 方向活动,每个动作保持 5-10 秒,每次 15-20 分钟,每日 2 次,预防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。

◦重点关注手部(掌指关节、指间关节)与下肢(髋关节、膝关节),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损伤。


3.神经功能保护

◦若存在尿潴留(无法自主排尿),需留置导尿管,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(预防尿路感染),定期夹闭导尿管(每 3-4 小时开放 1 次),训练膀胱自主收缩功能。


(二)恢复期康复:功能重建,提升自理能力(损伤后 1-6 个月)

上海脊髓损伤康复医院认为此阶段患者病情稳定,进入功能恢复黄金期,重点通过 “主动训练 + 辅助器具 + 代偿技巧”,恢复翻身、坐起、转移、行走等核心功能。


1.核心肌群训练(翻身与坐起基础)

◦翻身训练:先练习向健侧翻身(以右侧损伤为例),双手交叉握于胸前,健侧下肢屈髋屈膝,脚掌踩床,借助健侧下肢力量将身体转向左侧,康复师辅助调整骨盆位置,每日训练 10-15 次。

◦坐起训练:从卧位先转为半坐卧位(床头抬高 30°→45°→60° 逐步过渡),适应后练习床边坐起(双手支撑床面,健侧下肢发力,将身体撑起至坐位),初期需有人在旁保护,避免倾倒。


2.转移功能训练(床→轮椅 / 座椅)

◦床椅转移:轮椅与床呈 45° 角靠近,患者坐于床边,双手支撑床面,健侧下肢迈至轮椅下方,身体前倾,双手转移至轮椅扶手,用力撑起身体并旋转坐下,每日训练 5-8 次,熟练后可借助转移板辅助(减少体力消耗)。


3.运动功能恢复训练

◦上肢功能训练(颈髓损伤患者重点):使用哑铃(从 1kg 开始,逐步增加至 3kg)进行屈肘、伸肩训练,练习抓握动作(如握球、捡积木),若手指无力,可佩戴手部矫形器(辅助抓握),每日训练 20-30 分钟。

◦下肢功能训练(胸腰段损伤患者重点):佩戴下肢矫形器(如膝踝足矫形器),借助平行杠练习站立(初期需康复师在旁保护),站稳后练习迈步(先迈健侧下肢,再迈患侧下肢,步幅控制在 30-40cm),每日训练 2 次,每次 20 分钟;若无法站立,可使用助行器(如轮式助行架)辅助。


4.生活自理能力训练

◦进食训练:使用带吸管的杯子(饮水)、防滑餐垫(固定餐盘),若手部抓握无力,可使用带腕带的勺子(将勺子固定在手腕上),练习自主进食,每日 3 次(结合三餐进行)。

◦穿衣训练:优先穿宽松衣物,先穿患侧衣袖(将患侧手臂放入衣袖,健侧手协助拉至肩部),再穿健侧衣袖,裤子同理(先穿患侧裤腿,再穿健侧,借助辅助杆提拉裤腰),每日训练 1-2 次。


(三)后遗症期康复:维持功能,预防衰退,促进社会回归(损伤 6 个月后)

此阶段功能恢复进入平台期,重点为 “维持现有功能 + 预防二次损伤 + 适配辅助技术 + 社会融入”。


1.功能维持训练

◦每日进行 30 分钟主动训练(如上肢哑铃训练、下肢站立训练),避免肌肉萎缩;若无法自主活动,需继续进行被动关节活动(每日 1 次,每次 20 分钟)。

◦定期(每 3 个月)复查肌力与关节活动度,若出现肌力下降,需增加训练强度或调整方案。


2.辅助器具与环境改造

◦移动辅助:根据损伤程度适配轮椅(颈髓损伤用电动轮椅,胸腰段损伤用手动轮椅),轮椅需调整扶手高度(与肘关节屈曲 90° 时平齐)、座椅深度(臀部至膝关节后方留有 5cm 空隙),确保舒适与安全。

◦家庭改造:门口安装坡道(方便轮椅进出),卫生间安装扶手(马桶旁、淋浴区各 1 个,高度 1.2m),卧室床边放置转移扶手,厨房台面降低至 80cm(方便轮椅使用者操作)。


3.心理干预与社会融入

◦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、焦虑情绪,需结合心理咨询(如认知行为疗法),每周 1-2 次,帮助调整心态;加入脊髓损伤患者互助小组,分享康复经验,减少孤独感。

◦若身体条件允许,可进行职业康复训练(如电脑操作、手工制作),通过远程办公或灵活就业方式回归社会,提升生活价值感。


三、康复治疗关键注意事项


1.避免过度训练:恢复期训练需循序渐进,若出现肌肉酸痛(超过 24 小时未缓解)、关节疼痛或头晕,需减少训练强度,必要时暂停训练并就医。

2.定期评估调整方案:每 1-2 个月进行 1 次康复评估(肌力、平衡、自理能力评分),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内容(如肌力提升后增加哑铃重量,平衡改善后减少辅助保护)。

3.并发症长期防控:后遗症期仍需预防压疮(每 2 小时翻身)、尿路感染(每日饮水 2000ml,定期更换导尿管)、骨质疏松(补充钙与维生素 D,避免跌倒)。


四、不同损伤程度的康复重点差异


损伤部位

核心功能障碍

康复重点

辅助器具推荐

颈髓损伤(C4-C6

四肢瘫,上肢部分功能保留

上肢抓握训练、电动轮椅操控、呼吸训练

电动轮椅、手部矫形器、呼吸训练器

胸髓损伤(T1-T10

下肢瘫,上肢功能正常

站立训练、手动轮椅转移、生活自理训练

手动轮椅、膝踝足矫形器、助行器

腰髓损伤(L1-L5

下肢部分瘫痪(如足下垂)

行走训练、上下楼梯训练

足踝矫形器、手杖


若需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,建议前往正规康复医院(如上海脊髓损伤康复医院或上海专科康复机构),由康复医师、治疗师、护士组成团队,结合影像学检查(如脊髓 MRI)与功能评估结果,制定科学方案,避免盲目训练导致二次损伤。


免费预约参观